成都散花书屋
2017-05-06 11:58:15
深秋的成都,微风拂面,细雨蒙蒙,充盈着一番别样的情趣和诗意。
自来成都培训的六天时间里,天天有雨,有时白天,有时晚上,偶尔几天还雾蒙蒙的,将成都这个大家闺秀的模样笼罩在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般的梦境之中。在绵绵的雨雾中,我们来到了宽窄巷子。闲闲的宽巷子,以四合院、龙门阵、川菜馆为主题,飘散着香香的麻辣味;慢慢的窄巷子,以西式建筑、轻便餐饮、艺术欣赏为特色,渗透着悠悠的休闲情……连带着四川话婉转甜美的语调,使我们陶醉且迷恋,一时间忘却了周围的繁华和热闹,不知不觉穿越时空,进入了成都历史的悠闲和散漫,在优哉游哉中咂摸和品味这座休闲城市的味道。
走着走着,眼前陡然一亮,几个字体隽秀、笔力遒劲的大字“散花书屋”印入眼帘,走上近前,题款为“流沙河”。
就是那位瘦比黄花、节堪竹高的老诗人流沙河先生吗?
我的心里不由一惊,随即一阵惊喜,既然是在成都,那肯定是他了。脑海里紧接着浮现出先生《草木篇》中的诗句:“纵然死了吧,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。”先生因这些诗句被错打成“右派”,但他意志顽强,信念坚定,“微笑地观察着生活”,“倔强地反抗着命运”,挺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,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;先生胸怀祖国,盼望着海峡两岸早日统一,于是借台湾Y先生之口道出了两岸儿女的心声:“在海外,夜间听到蟋蟀叫,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。” 想着想着,眼前的书屋变得厚重起来。无缘拜访先生,却在闲逛中晤面先生的书法,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交流吧。
书屋里面,一位20多岁的小妹——小个儿,白净的脸,标准的川妹子——正在向一位中年男子收取书款,看来她就是店主了。
是散花天女吗?该不会是从敦煌壁画中走出来的吧?她是否也会像佛教中的那位天女一样散发花瓣,来窄巷子衡量人们的道行呢?
极小却又非常精致的小木屋,门口摆着儿童书籍,里面摆了书架,横四纵三,每个书架高约2米有余,宽1米多,都摆满了书籍,整个书屋同时仅能容纳四五个人看书。书籍大多为文、史、哲一类,也有一些新书和畅销书,整齐而不凌乱,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!果不其然啊,真的没有“辜负”流沙河先生的一番美意,也印留着天女的精神痕迹,这些书籍与心灵相牵,与精神相连,与信仰相关,没有一本与“俗”字沾边,即使是儿童读物。在阅读日益快餐化、娱乐化、电子化的当下,书屋主人没有单纯地为赚钱而去迎合市场和时尚,摆出诸如引导人们吃喝玩乐的消费文化,指导人们赚钱发家的财富文化,教导人们职场厚黑学的成功文化,更没有诸如暴力等不健康的书籍,确实是名副其实的,从中也可以看出主人的追求和坚守。
诗人于坚说,现在大多数所谓的书店就是图书市场而不是书店,就像花卉市场永远不是花园一样。散花书屋是有魂的,像个小小的花园。
平素不爱闲逛,遇到书店却是例外。今天很意外地碰到了这么一家精致而合意的小书屋,窃喜不已!便贪婪地浏览起来。有我熟悉的一些著者,如马克斯·韦伯、马尔库塞、哈贝马斯,沈从文、黄仁宇、余英时、周国平、林达等,不大的一个书屋,却罗列了一批名家专辑,如韦伯《学术与政治》、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等,黄仁宇《万历十五年》、《中国大历史》、《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》等,余英时《中国文化史通释》、《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》、《朱熹的历史世界: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》、《论戴震与章学诚: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》等,周国平《安静》、《守望的距离》、《把心安顿好》,林达“近距离看美国”系列《历史深处的忧虑》、《总统是靠不住的》、《我也有一个梦想》、《如彗星划过夜空》……
虽然身处闹市,却幽静雅致;虽然空间狭小,却有质感、有深度,透出一份沉静和大气。
像刚看到“散花书屋”这个名字一样,我不由地又一次惊讶。没想到,真的没想到,因为这几位大家的书籍,我以往难以在书店这么集中地碰到,更何况是在这样一间小小的书屋,好像这些大家超越时空的阻隔,聚在一起亲切地畅谈、交流,而我呢,站在旁边恭听教诲,幸甚至哉!这个商业街上的小书屋,不仅体现了主人的文化品位,也折射出成都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和积淀。于是迅速地浏览过书架,开始选择自己想要的书,无奈还在下雨又是远道,最后只得在选中的书目中挑了又挑,选了四本:马克斯·韦伯的《学术与政治》,余英时的《中国文化史通释》,林达的《历史深处的忧虑》、《总统是靠不住的》。付过书款,就匆匆走出巷子赶车。上车后,却又为好几本书未能买上而后悔、遗憾。
后来向一位成都朋友咨询散花书屋名称的来历,朋友介绍说,书屋隶属于成都一家文化公司散花书院,书院由诗人流沙河先生取名并题字,典出于隋朝蜀王杨秀所建的散花楼,散花楼的得名大约源起于佛教天女散花的故事。散花楼初建之时,文人墨客雅集于此,吟诗作赋,对酒当歌。散花书院致力于文化传播、学术交流事业,承续了散花楼良好的文化传统,以经营高品质的书籍为己任。散花书屋建于散花楼旧址,为散花书院旗下的多家书店之一,它穿越时空,连接古今,以小小的店面承担起了重大的文化使命。我听了连连叫好,我喜欢精致、大气、厚重的散花书屋,更钦佩将高雅、诗意的生活理念通过文化经营融于日常生活的散花书院。
在离开成都的日子里,时常回想起几天的培训生活,回想起成都的名游圣迹,甚至唇边还沾着豆花的清香、竹叶青的芬芳。但印象最深的,无疑是细雨蒙蒙中的散花书屋。我想,如果把杜甫草堂后面的诗歌大道比作成都这座文化名城的眼,那么,这个小小的散花书屋就是宽窄巷子的睛。